高血压脑出血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
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50-60岁患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患者,约占脑血管意外病例的20-30%。男性比女性更常见,常由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引起。临床表现包括突然意识丧失、呼吸短促、脉搏缓慢、血压升高,随后出现偏瘫和大小便失禁。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完全偏瘫、强直,有时可伴有消化道出血。心理护理
急性期患者生命垂危,家属容易出现焦虑和不耐烦。要主动关心病人,体贴病人,稳定家属情绪。在恢复阶段,对生活不能自理、出现悲观、忧郁或急于求成的患者,应进行正确引导。患者接受渐进且持续的锻炼和治疗。饮食指导
1。急性期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2.限制钠盐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水肿;
3。神志不清、不能进食者,应鼻饲,每日4-5次,每次200-300ml;
4。恢复期患者应给予清淡、低糖、低脂肪、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5。肥胖者应适当减肥,减少热量摄入,避免甜食和高脂肪食物。术前指导
1。全身麻醉患者术前禁食10-12小时,禁水6-8小时;局麻患者禁食4小时;
2。择期手术者术前应保证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3。躺在床上时,将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4。避免诱发颅内高压的因素,如缺氧、烦躁不安等; 5.择期手术患者应训练卧床排便,避免术后因卧床排便不习惯而出现便秘、尿潴留;
6。准备皮肤并提供术后指导
1。麻醉苏醒前,平躺,头向健侧倾斜,防止呕吐物误吸;
2。麻醉苏醒后6小时,如无吞咽障碍,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3。麻醉苏醒后血压稳定者,可将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
4。保持引流顺畅,防止引流管扭曲、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1。体位:卧床休息,将床头抬高15~30度,使头部与躯干中心保持在同一直线上,以利于静脉回流,防止脑水肿;
2。饮食指导:伤后清醒且无手术指征者宜吃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消化道出血者应暂时进食;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术前应禁食10至12小时。术中6~8小时禁水,防止误吸;
3。防止从床上摔下来,增加额外的床位并留人照顾;
4。腰椎穿刺是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必要方法,并应得到家属的支持;
5。当病情发生变化,出现意识障碍加重、喷射性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属于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应向家属解释;
6。当出现脑脊液鼻漏或耳漏时,表明存在颅底骨折。意识清醒的人应处于半卧位。昏迷者应将床头抬高15~30度,侧卧于患侧,使脑组织借助重力移至患侧。颅骨底部硬脑膜的裂缝有助于局部粘合并密封渗漏;
7。严禁冲洗、滴药、堵塞鼻、耳道。保持排水通畅,防止感染。建议患者不要挖耳朵或挖鼻孔,也不要屏住呼吸排便、咳嗽、擤鼻涕或打喷嚏,以免鼻窦或乳突气房内的空气被强行或吸入颅骨内,引起脑积气或感染。 ;
8。向家属介绍手术的一般流程和时间,并取得家属的配合。术后须知
1。体位:全身麻醉苏醒前,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全身麻醉苏醒、血压稳定后,将床头抬高15~30度,以利于静脉回流;幕上开颅手术时,应侧卧,避免切口受压;幕下开颅手
操作时需要侧卧或俯卧;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应侧卧,避免口咽分泌物误吸。头部与脊柱中心应在同一直线上,以免影响呼吸和颈静脉回流。 。
2。饮食:全麻苏醒6小时后,无吞咽困难者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逐渐改为软食。术后昏迷48小时且有吞咽功能障碍者给予鼻胃喂养。术后早期胃肠功能不好。完全康复后,避免摄入牛奶和含糖食物,以免引起胀气。有消化道出血的人应暂时禁食。出血停止后才可以尝试饮食;
3。各种引流管护理方法:
(1)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2)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 (3)引流袋内口低于引流管出口,避免逆行感染; (4)防止引流管扭曲、脱出,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形态和量;
4。预防肺部并发症,鼓励咳嗽排痰,及时吸出呼吸道痰液;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5。卧床时保持四肢功能位,术后早期进行被动功能锻炼、按摩等。恢复期间,鼓励患者坐起并积极锻炼身体。当患者能够站立时,引导患者下床并提供帮助。逐渐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6。进行语言训练时,可以从单字教学开始,或者用图片进行训练。不要操之过急。出院须知
1。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意识障碍、半身不遂者应注意安全,床上翻身、行走时需有人陪同,以防发生意外;
3。向患者讲解语言和肢体功能练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持之以恒。通过重新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
4。继发性癫痫患者一定要坚持吃药; 5、跟进。效果评价
1。患者家属了解颅脑损伤后出现各种身体反应的原因; 2、患者及家属能够配合实施各项护理计划; 3.无护理并发症。
癫痫健康教育
疾病知识
癫痫是由于精神细胞反复异常放电而引起的一组暂时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意识障碍、抽搐、大小便失禁、精神异常等。发作时原则上应防止外伤和并发症,间歇期应定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在持续状态下,应尽快停止发作,并尽量减少发热、疲劳、饥饿、便秘、饮酒、惊吓、寒冷、情绪冲动等触发因素。心理辅导
癫痫是一种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患者心理负担沉重,因自卑感而感到孤独。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讲解疾病知识,正确指导用药,预防诱发因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饮食指导
1。饮食规律,避免饥饿和暴饮暴食,避免吸烟和酗酒;
2。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减少钠的摄入。
用药指导
1。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当无法控制时,可联合大剂量逐渐加量;
2。经药物治疗控制癫痫发作2~3年,随访脑电图,癫痫发作消失者,可开始停药。首先由复方治疗转为单药治疗,然后逐渐减少剂量;
3。间歇性、不规律的用药不利于病情控制,还容易导致癫痫持续状态。因此,不能突然停药,也不能在症状得到控制后自行停药;
4。苯妥英常有牙龈增厚、毛发生长、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眼球震颤、小脑性共济失调和失眠等副作用;
5。卡马西平有中性粒细胞减少、骨髓抑制、嗜睡、头晕、恶心、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宜饭后服用;
6。丙戊酸钠和苯巴比妥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如果您出现疲劳、嗜睡、恶心或上腹部不适,请及时通知您的医生。出院须知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2、减少触发因素;
3。参加适当的精神和身体活动;
4。坚持不间断服药,不漏服或随意停药;
5。随身携带病历和急救箱,以便发生突发事件时进行救援和治疗; 6、避免高空、水上、锅炉房、行车等危险作业。效果评价
1。患者和家属了解如何应对急性发作; 2、能够正确认识坚持服药的重要性; 3.能够避免癫痫发作的诱因; 4、正确饮食,戒烟戒酒。